您所在的位置:
2018年末,在GSMA TSG終端工作組第34次會議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起人工智能(AI)終端標準立項,獲得大會全票通過。
這是一次標準立項,而非標準通過,為什么卻被產業界視為全球人工智能終端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據Gartner預測,到2022年,80%售出的智能手機將擁有設備端的人工智能(on-device AI)。但是,若想全面促進全球AI終端產業快速健康發展,AI終端標準不能缺失,這就是此項標準立項獲通過的意義所在。
標準化首先明確定義
蘋果、華為、OPPO、vivo、小米等廠商相繼推出了加載AI應用的智能手機產品,隨著手機廠商紛紛將AI設為賣點,有企業將軟件功能的改變渲染為AI能力的消息也不斷被爆出。拿在手里的是不是AI手機?消費者深感迷惑。
中國電信移動終端研究測試中心總經理李寶榮認為,當前階段,能被冠名為AI手機的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具有深度學習的算力,二是加載了深度學習的應用。也就是說,AI手機必須有終端側的智能,能在手機本地進行深度學習的推斷或訓練。
“這就是所謂的on-device AI,這個定義將AI手機和單純利用云端能力提供AI應用的手機類型區別開來。”李寶榮說,“它的重要性在于為AI手機提供了判別方法,是AI手機標準化的基礎。以這個定義為基礎,就可以進一步規范對芯片平臺的要求、規范手機深度學習能力如計算機視覺、語音處理等能力的要求,以及AI應用的要求等。”
而中國電信的兩版白皮書,所做的就是這類工作。
2018年5月17日,中國電信在業內首發《AI終端白皮書》,率先為行業給出了AI手機的定義,《全網通AI手機白皮書2.0》,又進一步升級了AI應用要求。在通信行業資深人士柏松看來,中國電信的兩版白皮書就是“AI終端標準項目”的關鍵解讀。
據了解,此次中國電信攜手中國聯通牽頭推進AI終端國際標準的制訂,得到了全球多家運營商、芯片商和終端廠商的支持,他們將作為支持單位共同參與AI終端標準的制訂工作。
這是我國兩大電信運營商在標準領域的再次聯手,2015年,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首次走到一起,聯合終端廠商推出全網通標準,這一標準先后獲得了國家和國際標準組織的認可,成為全球終端的通用標準之一。
電信運營商作用凸顯
雖然AI終端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但相關企業紛涌而入,與泛智能硬件的交互已越來越頻繁,電信運營商的引導和支持便顯得尤為重要。
李寶榮認為,對用戶的隱私保護和利用5G提升AI終端性能是運營商乃至整個通信業的兩大重點研究方向。
芯片等產業鏈的相繼成熟為終端側智能的發展備好了條件,業界早就認識到終端智能化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如李寶榮所說:“終端側的智能可以讓任務的處理時延更低,響應時間更短,因為數據都是在終端本地處理,不需要上傳云端,所以能更好地保護隱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據了解,此前廣州研究院針對當前主流的深度學習算法研究后提出了多種隱私保護方法,中國電信的一些AI能力也被用于手機隱私保護。
李寶榮強調,盡管對終端側AI能力的要求逐日提升,但網絡側對AI手機的輔助和協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通信網絡在AI終端發展大潮的推動下需要不斷增強對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配和調度的能力,發揮大型操作系統的作用。
比如,受限于電池技術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手機在運行AI功能時消耗較多的電量,將使得手機續航時間的短板更加突出。而將手機AI的計算負載轉移至網絡側、將業務平臺下沉到網絡邊緣,便可以讓AI手機在計算和數據緩存時,速度加快。
“市場潛力越大,競爭者越多、業態越復雜。”柏松說,“但手機廠商或其他類型的終端企業,只要使用通信網絡,都首先要與電信運營商的網絡進行測試、連通。因此,電信運營商對AI終端的發展思路,對產業影響甚大。”(記者 劉 艷)